上海之春∣中国民族器乐乐种形成和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创建时间:  2018/05/07  肖楠楠   浏览次数:   返回

讲座内容概要:
关于中国民族器乐乐种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但整体的研究开展并不迅速,原因多样,这与乐种本身的复杂性有着直接关联。
中国民族器乐的形成历史悠久,种类的形成也比较早,但由于民间音乐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导致乐种发展出现较多的不稳定性。
中国乐器自身的特性,独奏与合奏之间的分合关系,其中的大量问题也需要相关的梳理和小结。
器乐曲发展中与民间歌曲、舞蹈音乐的关系,近代与戏曲和说唱音乐的关系,即其他音乐形式对器乐形式的影响和作用。
近现代音乐创作中,民族器乐曲相关体裁的发展梳理。这些创作与乐种的关联。
乐种研究对于民族器乐曲创作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民族音乐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单林
199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2003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攻读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专业方向,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学及研究领域包括作曲技术领域:如作曲、和声、作品分析等学科方向。音乐学领域则涉及音乐史学以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等学科方向;目前主要的研究集中于中国民族音乐领域,其中包括民间歌曲、戏曲等形式,以及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研究等。
时间: 5月3日14:00
地点:上海大学音乐学院E208中教室

上一条:上海之春∣从学堂乐歌到国歌——狄其安教授主讲

下一条:上海之春∣“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柴可夫斯基钢琴三重奏音乐会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