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徐婷大提琴音乐会”成功举行

创建时间:  2018/06/15  肖楠楠   浏览次数:   返回

    2018年5月8日晚,由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之春’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周"迎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徐婷大提琴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由来自香港演艺学院的王磊教授导聆,由同样来自香港演艺学院的大提琴老师徐婷、钢琴老师黄乃威演奏。音乐会开始前,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王勇院长为香港演艺学院王磊教授颁发了"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证书。
    音乐会第一首曲目是德彪西作曲的《d小调奏鸣曲》(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序曲采用了ABA的形式,第二乐章小夜曲则更像是诙谐曲,第三乐章终曲采用舞曲形式。不过,第二乐章小夜曲仍是标题音乐性的,在此一章中,作曲家试图通过避免规则的韵律和节奏,弱化对调性的关注,甚至是从一个音乐主题突然地转入另一个看似毫无联系的主题等手法。最后一个乐章容纳了丰富多样的演奏效果,包括节拍速度的大幅度变化,夸张的自由展开段落,还有无关联调性的并置毗连。
    第二首曲目是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意大利组曲》。这首乐曲在18世纪的精神风貌中渗入20世纪的和声与节奏,在风格上是典型的斯特拉文斯基式的机智、幽默和带有戏谑意味的玩笑,节奏力强劲,有种期待高潮的令人神往的感觉。这首《意大利组曲》一共有6个段落,沿用法国组曲的模式作成,分别为序曲、小夜曲、塔兰泰拉舞曲、含有变奏的加沃特舞曲、诙谐曲、小步舞曲与终曲。
    中场休息后第三首曲目是卡萨多作曲的《大提琴独奏组曲》。这首组曲分为三个乐章,分别是序曲-幻想曲、萨达纳舞、间奏曲与舞蹈终曲。与巴洛克时期大部分组曲相似的是,整支乐曲由序曲开始,但是后面的萨达纳舞则有着浓郁的西班牙风味了,它的原型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亚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卡萨多将这种舞曲移植到了大提琴上,充分考虑了舞曲喜悦本质与大提琴落寞性格并存的冲突与难度,找到了两者微妙的平衡点,继而与第三乐章前缓后急、欲扬先抑的"间奏曲与舞蹈终曲"形成对比。
    最后一首曲目是布里顿作曲的《奏鸣曲》(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这首是布里顿创作的第一首大提琴作品,也是唯一的一首大提琴奏鸣曲。这首大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960年,布里顿听完罗斯特罗波维奇在皇家音乐节音乐厅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深受感染,为罗氏量身定做的作品。这首作品风格简单清晰,每个乐章前都标有明确的主题。第一乐章:对话,第二乐章:拨奏的诙谐曲,第三乐章:悲歌,第四乐章:进行曲,第五乐章:无穷动。
    随着每首悠扬动听的大提琴乐曲的演奏,来自香港演艺学院的徐婷老师和黄乃威老师用他们高超的技法和特有的风格演绎了这几首乐曲,每首乐曲表演完观众都掌声不断,以致演出最后,观众连绵不断的掌声让徐婷老师和黄乃威老师重返舞台,为大家加演了一首从未排练过的《沉思》。虽然这首乐曲是为了回馈现场热情的观众而临时决定演奏的,但徐婷老师和黄乃威老师默契十足,完美的演奏了这首大提琴经典曲目,将音乐会推向了最高潮。
    最后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教授为徐婷老师和黄乃威老师以及王磊教授颁发了感谢状。

                                      17级研究生 耿心怡

上一条:上海之春∣上海大学弦乐团巴赫勃兰登堡专场音乐会成功举行

下一条:音乐学院召开上海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评估专家座谈会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