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忆红楼”张雯雯独唱音乐会成功举办

创建时间:  2018/06/15  肖楠楠   浏览次数:   返回

    2018年5月12日晚,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之春"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周系列音乐会之"忆红楼"——张雯雯独唱音乐会于我院音乐厅成功举行。担任本场音乐会的主讲人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诗礼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姚荣老师,主持人为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曹茜。参演本场演出的乐队成员有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钢琴副教授任音、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琵琶专业讲师徐榕野、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青年竹笛教师范临风以及上大音院的学生。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作为经典必读书目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它更是数次被搬上大荧幕。其中,堪称经典的就是由央视摄制、于1987年首播的电视剧《红楼梦》。该版本的电视剧被观众称为"不可逾越的经典",电视剧中所包含的原声插曲更是成为观众心中具有典型代表的传唱曲目。
    音乐会上所演唱的十余首插曲均来自于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之手,其中仅一首《葬花吟》就费时一年零九个月。用他自己的话形容"这是我投入感情最多、面临压力最大、遇到困难最多的一次创作,可谓是满腔惆怅、无限感慨、用心去写、含泪去吟。"王立平先生的谱曲既保证了古典意味的延伸,又十分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这场"忆红楼"音乐会带领大家一同走进那个"红楼"世界,品味其间的意境与美感。
    音乐会伊始,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发表致辞,并隆重介绍了今天莅临音乐会的特殊嘉宾: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石林。王勇院长对石林教授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为其颁发了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证书。
    主讲人姚荣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红楼梦的情节以及今天现场表演曲目中所涵盖的人物关系。观众跟随姚老师的解述,进入到一个"红楼意境界"。
    音乐会的第一首是女声独唱《枉凝眉》,此曲写的是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林黛玉历劫还泪的泪尽而逝。歌曲所表达的意境非凡,在张雯雯老师的演绎下让人不禁动容。第二首是由音乐学院大三学生颜超同学带来的《红豆曲》,该曲的旋律、节奏、以及配乐,都是很明显的地方曲艺的特点。通过借鉴地方曲艺的一些特点和元素运用到这首《红豆曲》中,使得乐曲既符合这首词原本"小曲"的特点,又生动、亲切,极有韵味。在颜超同学声情并茂的演绎下,仿佛宝玉就在我们眼前深情的吟唱一般。"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紧接着张雯雯老师献唱了一首《题帕三绝》。这是黛玉第一次比较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感情和对未来的忧心,也是他们感情明朗化的一个开端;一首《秋窗风雨夕》则淋漓尽致得表达了何为"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因景生"的意境感。音乐会过半,一首女声小合唱《晴雯歌》上演舞台。演出者为音乐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项丹雅、大二学生李吉和大一学生赵心梓。"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该歌曲唱的是贾宝玉的丫鬟晴雯,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也正是她所特有的反抗精神使得她红颜薄命,让人唏嘘不已。三位学生的表演惟妙惟肖,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心比天高"、"风流灵巧招人怨"的"晴雯"形象。紧接着一首《叹香菱》唱出了香菱"平生遭际实堪伤"的悲惨命运;一首《紫菱洲歌》唱出了宝玉对"迎春出大观园"的悲叹惆怅;一首《分骨肉》将悲剧情绪展露无遗。至此本场音乐会进入尾声,一首由颜超同学带来的《聪明累》叙述了王熙凤"机关算尽",最终害人害己的悲惨结局。最后一首则是万受瞩目的《葬花吟》,整首作品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该作品由张雯雯老师领唱、上海大学合唱团成员共同演绎。担任指挥的是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初海伦老师、担任钢琴伴奏的是陈迪芸老师。演绎者们声情并茂通过歌声为在场观众展示了林黛玉的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这是一场将古典文学、古典诗词与民歌、民乐相结合的音乐会。音乐会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落下帷幕!
                                  供稿:音乐学院研究生 项丹雅

上一条:上海之春∣上海大学弦乐团巴赫勃兰登堡专场音乐会成功举行

下一条:音乐学院召开上海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评估专家座谈会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