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与三年——肯塔基大学访问演出有感
时至岁秋,博士论文、期末考试、专业考核,压力好像陡增了起来。想不到在计划列表中,突然插入了要去往美国肯塔基大学参加孔子学院三周年庆典演出,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2013年岁末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说来自嘲,除去几万公里的飞行、转机、调整时差,其实真正在美国的日程安排只有三天。
11月7日,上午两位院长去肯塔基大学艺术学院商谈合作项目,我们在酒店休息准备晚上的演出。时差的转换,自律神经完全不受控,身体疲备却无法深度入眠,人总是昏沉沉、虚飘飘。我睡不着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同屋的常老师在安静地翻看着谱子,晚上的演出她最辛苦,几乎每一个节目都需要她,因此她在不断地按照调整的节目顺序,整理曲谱。下午的彩排是最困难的,因为那时正是国内的深夜,但好在有不知疲惫的夏老师。前一天晚上改节目单到半夜,早上去谈合作项目,下午组织彩排,像不停转的陀螺,现在想来也是一份责任支撑着她。可爱的弦乐团四小天鹅和小红帽,虽然嘴上喊着困死了困死了,但也是叽叽喳喳的跟着夏老师飞来飞去。上午与校方谈判成功归来的狄老师,这时显得很"悠闲",我们彩排的时候,他在艺术学院的大楼里,各个排练厅、教室转悠。我的妆化到一半,狄老师敲门进来:"思思,你跟我来!"我立刻放下笔,顶着一只熊猫眼跟着狄老师走,到了走廊另一边居然听到练声,原来是肯塔基大学女子合唱团在排练,另一间还有男声合唱团,声音堪比专业合唱团,我仔细看了女子合唱的训练,他们大约只有二分之一的同学为音乐专业,只有少数几个同学是声乐专业,指导老师和我一样是合唱团中的声乐教师,并不是指挥,他们分工非常明确,声音训练就是专门纠正发声状态、正音咬字。让我大受启发的是,指导老师将每一条练声曲都加上了肢体动作,这样就解决了练声时表情漠然、身体僵硬的问题,并且这些设计的动作确实能促使学生更好的找到并保持发声的气息状态以及头腔共鸣。我当时就想,回去以后我一定要第一时间在我们的学生身上践行。如果没有狄老师四处"勘察",我肯定就在化妆室又闭目养神了,真要感谢他。晚上的演出正如新闻页面所言,顺利而且热烈,来自孔子学院的主持人,为观众详细解读了表演中的中国曲目,使观众获得良好的视听效果,本来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加上返场、互动进行了足足两小时。这一天的成功奠定了此次出访的基础,建交、传扬、收获。
8日是Relax day,全组人一车开到Lexington的郊外爬山,登上了肯塔基州最壮美的自然景观Natrul Bridge。放眼望去,树树秋声、山山赤色,正是这里最美的时节。9日也是难忘的一天, 我们正好碰上全美年度橄榄球联赛Kentucky 主场迎战Mizzou,橄榄球又称美式足球,大概是最具美国特色也是美国人民最关注的一项体育赛事,一大早杨院长就将我们接到Kentucky University 校园商场选购UK 啦啦队的服装和帽子,到了下午Lexington一片蓝色海洋,因为UK的Wildcats队色是蓝色, 我们就像与全城人一起共度了一个欢乐而盛大的节日!GO!BIG BLUE!
同样短暂的是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只有三年。上海大学是肯大孔子学院的中方合作院校,两校共同致力于肯塔基州的中国语言与文化推广工作,三年来,在大学、中小学、社区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被评为"全球优秀孔子学院"。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孔院的两位院长,一位是外方院长修华静,一位是中方院长杨增祥。修华静毕业于北大,在北大学习时就曾任校长助理,并陪同北大校长访美,后留学英国,取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后来到了美国,一直从事着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研究工作,是中美文化交流可贵的开拓者。我听到孔院的老师和同学们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去年在全美高校篮球联赛上,中场时修院长带着他们来到球场中央为球队加油鼓劲,这在美国就是对一个学院院长的最高礼遇,也是对她在过去一年中为肯大作出杰出贡献的表彰!杨增祥院长是代表中方合作院校的院长,他要负责中美互访交流中所有的具体事务,以这次出访为例,从我们飞机在lexington落地到最后离开,他一直陪伴着我们,吃、住、行,事无巨细,我们内心感激极了,但他只是淡淡的一句:"你们那么大老远来,把你们安排好了我才放心!"我想正是因为外有一位精干、富于开拓的外方院长,内有一位细心、踏实肯干的中方院长,才能有肯大孔子学院在那么短时间内的蓬勃发展!
三天太短,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老师、同学来到这里,表演给更多的美国人、华人,让他们领略灿烂的中国文化,聆听美妙的中国音乐;三年太短,相信未来的肯塔基大学和上海大学在孔子学院的平台上,将会为推广中国国学和传播中国文化作出更卓越的贡献!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王思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