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周五下午14:00,四维音乐工程设计董事长邹四维先生来到音乐学院会议厅,向我院教师做了关于音乐电影产业基地建设及相关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音乐学院院长叶志明教授等院领导聆听了这场报告,并与邹先生在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等进行了深度交流。
四维音乐工程设计来自美国,是国内首个从事"音乐工程设计"的专业团队。创办人音乐工程设计师——邹四维先生(美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任上海歌剧院指挥和作曲家,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目前同时担任国际著名麦克风品牌sE和声学品牌ZSOUND总裁,另外,还被上海交响乐团任命为高级顾问,并应邀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四维音乐工程设计聚集了许多国内外超一流的专家、学者。团队中不乏专业音乐院校科班出身的音乐工程人士,工程师团队的专业人员更是拥有丰富的音乐工程经验。
在报告上,邹先生从相关数据上,证明了中国音乐电影产业上巨大的发展前景。他认为,中国音乐电影产业基地的建设,将在中国音乐电影产业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他从北京等相关的电影产业基地上看到,只有先进的设备,没有高端的人才,中国相关电影人才缺口巨大,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阻碍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邹先生认为归根结底是培养方式的问题。相对于美国,中国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不强。如何让大学生多元化发展,孵化复合型人才是摆在当今高校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四维音乐工程设计培养人才的方式是给年轻人打造边学边干,全面发展的环境。
我院院长叶志明教授认为,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不清楚社会的需求,比如说学音乐的人不知道现在这个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传统音乐学院的培养方式太过古板和单一,知识面的局限导致了中国大多数音乐学院还停留在旧的人才培养方式上,而这种培养方式已经赶不上社会的需求。局限于自己所学专业,固步自封,不愿意拥抱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会损失很多机会。中国大学培养的大学生,大多是"解题人",而不是"出题人",没有"出题人",这导致了中国的很多产业永远都在别人后面走。对于综合性大学如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人才如何培养,叶志明教授思考的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如何用音乐学院的教育资源辐射到理工、人文等其他专业方向的学生;另一个是如何用创新的方式培养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生,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我院今后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狄其安教授也建议,借助四维音乐工程设计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可以为我院师生搭建一个音乐工程实践平台。在课程设置上,我院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更多其他领域的课程。在招生方面,也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手段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