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六十一): 二胡经典名曲系列(二)——任华清师生音乐会

创建时间:  2019/01/03  肖楠楠   浏览次数:   返回

主讲人:纪晔晔 副教授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钢琴专业副教授,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曾受邀出访美国、意大利、法国、土耳其、以及中东多国,并成功举办音乐会。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并在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多次指导学生在国内国际重要钢琴赛事中获奖。
二胡演奏:任华清 讲师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二胡演奏专业讲师,民乐团指导教师,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1999年至2006年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师承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张尊连教授。2006年中国音乐学院(文学硕士)毕业后进入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二胡演奏与教学。先后担任新加坡国际民族器乐大赛评委、日本大阪国际艺术节评委。多次出访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新加坡、爱尔兰、土耳其、巴林、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并在北京、上海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指导学生获得第四届香港国际音乐节大赛"青年民乐拉弦组"第一名等荣誉。先后在《艺术百家》《人民音乐》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主持省部级艺术科研课题三项,参与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一项。论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当前高校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获得"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花青雅乐" 民族室内乐组合
    "花青雅乐"是一支由上海大学音乐学院15位青年学生组成的专业民族室内乐组合,指导教师任华清,成立于2018年6月。 "花青雅乐"源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清幽静雅"之意。"花"和"青"又代表着这些花儿一样的青年学生们。正如"花青雅乐"所追求的是用多彩的民族器乐语汇展示当代民乐的精神,用上大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自信。
组合成员:
二胡:张琢靖、钱姝
中胡:陆瑶
琵琶:吴怡倩、郑昊
扬琴:庞朵浪
竹笛:张经纬、孙雨婷
古筝:朱浒
阮、柳琴:徐晨
笙:许富杰、周真
打击乐:张艺馨、余泉



                                 节目单

1、新江南丝竹:《江南美》 作曲:顾冠仁
演奏:花青雅乐民族室内乐组合 指导教师:任华清
此曲是顾冠仁先生创作于2015年4月。江南美,美就美在江南水,小桥、流水、人家,盈盈碧水相环;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轻摇,绿影婆娑……,好一幅山青水秀的人间美景图。江南美,美就美在江南人,姑娘的秀美、灵巧;小伙的勤劳、憨厚;孩童的天真活泼;老人的睿智、豁达……,好一幅人杰、地灵的人间乐园图。

2、《第二二胡狂想曲》 作曲:王建民
演奏:张琢靖 伴奏:李渊清
此曲创作于2001年,由极具民族特色的湖南花鼓戏音调以及部分湖南民歌的旋法特点,加以创造性的融合、提炼及展开而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气息。乐曲包含了一种坚忍不拔、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抒发了华夏儿女在前进道路上不畏艰难、一如既往的豪迈气概,以及作者内心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讴歌和赞美。

3、《第三二胡狂想曲》 作曲:王建民
演奏:钱姝 伴奏:李渊清
此曲应"中国音乐金钟奖"组委会委约而作,完成于2003年8月,同年11月为金钟奖二胡比赛决赛指定曲目。乐曲以新疆民间音乐素材为基调创作而成,其中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调式变化、富于律动而多变的节奏以及色彩绚丽的伴奏和声,生动刻画出一幅美丽而动人的西域风情画面。

4、《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第三乐章《金秋》 作曲:关迺忠
演奏:张琢靖 伴奏:李渊清
此曲应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之约为二胡和交响乐队而写,作者描绘出自己记忆中童年时代的北京。绿树、蓝天、金瓦、红墙,北海的清秀美丽、琉璃厂的书香气息、天桥的世俗风情。

第三乐章"金秋",北京的四季中最好的就是秋天了,在故宫后面的景山,火红的柿子挂遍枝头,满园的菊花一片金黄。秋天给人们的是收获的喜悦。这个乐章用了些"单弦"的素材,独奏的二胡似乎是在模仿单弦中伴奏的三弦,也好像是西洋乐曲中的"无穷动"。

5、《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第四乐章《金秋》 作曲:关迺忠
演奏:钱姝 伴奏:李渊清
第四乐章"除夕" ,作曲家这样说——那时北京的冬天比现在冷多了,在除夕夜,大雪纷飞。一家老小聚在火炉旁,吃年夜饭,一起守岁。而孩子们更期待午夜的来临。一声爆竹划破夜空,一下子全京城在欢腾的爆竹海洋中,新的一年来了。

6、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第三乐章《爱情》 作曲:赵季平
演奏:任华清 伴奏:李渊清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是赵季平先生在其作曲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音乐的基础上重新创作的。全曲共分六个乐章——序曲、立志、爱情、商路、炼狱、远情。乐曲描述了清代山西商人乔致庸坎坷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代晋商"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精神,在当今中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部作品由余隆先生指挥的中国爱乐交响乐团于2007年6月16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取得巨大成功,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第三乐章"爱情",描绘人物复杂情感,勾画和演绎出主人公坎坷甜蜜的爱情,细腻地表达出时而幽怨,时而欢欣甜美的爱情之路。

7、《中国花鼓》 作曲:克莱斯勒
演奏:任华清、张琢靖、钱姝 钢伴:李渊清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 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
一般西方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六十一): 二胡经典名曲系列(二)——任华清师生音乐会
主办:上海大学音乐学院
主讲人、指挥:纪晔晔 副教授
二胡演奏:任华清 讲师
时间:2018年12月27日周四19:00
地点: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
音乐学院官微:shumusic
垂询网站:www.music.shu.edu.cn

注意:1.请选修《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课程,并选取本场音乐会的同学在演出当天入场时刷学生卡,未选取本场音乐会的同学可直接入场。
2.本学期选修《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的学生,在第八周后,递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课程论文,论文必须是与音乐会课程内容有关,只可选择本学期其中一场或多场音乐会进行分析和总结。参考文献内容不得超过论文字数的30%且必须标明出处,论文必须符合上海大学论文格式要求(模板和格式要求见音乐学院网站),课程成绩采用五级(十一等)制(A、A-、B+、B、B-、C+、C、C-、D、D-、F)。未标明出处且论文参考文献内容超过论文字数的50%者,该学期成绩考核不合格。该学期课程通过者直接给予课程学分。
论文上交地点:音乐学院二楼行政办公室E201
联系电话:66135562
联系人:沈老师

上一条:“泮池国乐”上海大学新春民族音乐会首次隆重呈现

下一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六十二):音乐中的光与影——印象主义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