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国家战略 服务‘亚信’会议”幕后故事之三——上大弦乐团参加“和谐亚洲”国际和平艺术家绘画作品展开幕式纪实

创建时间:  2014/05/21  肖楠楠   浏览次数:   返回

    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北京和平之旅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和谐亚洲"国际和平艺术家绘画作品展开幕式,是2014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举办的大型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出席当天开幕式的领导包括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郭声琨同志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蒙先生、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阿科什卡罗等,此外开幕式现场还有来自27个国家的80多位艺术家们。是"亚信"会议框架内的一项重要配套的人文活动,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
    上海大学学生弦乐团的同学们在得知将作为当天唯一的乐队伴奏和演出嘉宾后,既感荣幸又深知任务重要而艰巨。接到任务后,十四位弦乐团的同学在临近期末考试前的日子里,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周末赶来学校加排。在参加活动之前,他们多次赴上海世博园区的中华艺术宫现场了解场地情况并演练彩排。大家从乐队的具体摆放位置,现场的音响效果,当天演出的服装等几方面都与活动主办方进行了详细地沟通和讨论。演出当天,由于下午就要提前赶到会场,不少同学是在向自己的任课老师请事假后,才参与到当天的活动中的。
    上海大学弦乐团对于当天晚上的演奏任务,在选曲上做了深思熟虑和精心挑选的。普通的音乐会演出,曲目的选择范围可以较广泛,而作为重要嘉宾入场以及颁奖时的伴奏音乐,此时的音乐必须要能烘托特定场合下的气氛,所以在挑选曲子的时候必须十分谨慎。弦乐团的老师和同学们经过多次研究和讨论后,才决定把《丹麦王子进行曲》作为重要嘉宾入场和登台时的音乐,因为此作品曲调格外嘹亮,让人有种昂首阔步之感。而颁奖音乐挑选的是《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号》,这首曲子既热情又热烈,能较好的烘托出颁奖时的喜庆氛围。当晚的演出,小提琴首席吴雨桐同学承担了较大的责任,由于在为艺术家和领导的各项活动进行伴奏时,每个环节的音乐长度都可能是不同的,她需要正确地把握好时间和乐句的长度,并且还要示意乐队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当天晚上,弦乐团的同学们在她的指挥下配合默契,在没有出任何差错地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嘉宾入场和颁奖时的伴奏音乐。
    当天的开幕式以和平与和谐为主题,为中国了解各国文化、为各国艺术家交流提供难得的机遇。上海大学弦乐团当天所演奏的曲子,其实也正是各国艺术家直观地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在等待观众进场、开幕式中场合影以及开幕式结束退场等环节上,弦乐团为现场来宾演奏了多首不同风格的曲子,包括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充满张力节奏性极强的《海上探戈》、优美而又舒展的逝水流年、略带淡淡哀愁的《多瑙河之波圆舞曲》,俄罗斯风情浓郁的《第二爵士组曲》等。各国艺术家们在休息之余,纷纷来到乐池旁驻足倾听,或和着音乐轻声吟唱,或热烈鼓掌,有的还驻足照相和摄像,个别艺术家甚至竖起大拇指。难能可贵的是,当天获得国际人文交流贡献奖的著名提琴制作大师胡鲜京先生也对弦乐团当天的演奏表示了认可。
    上海大学的团队,包括礼仪队和弦乐团的同学,当天到会场来得最早,离开得最晚。在开幕式结束后,已经将近晚上10点,会场外下着大雨,不少同学晚饭还没来得及吃。虽然辛苦,但同学们纷纷表示能参与到亚信峰会系列活动中,机会特别难得,这段经历也将会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杨烨供稿)

上一条:对接国家战略 服务“亚信”会议(1)——我校荣获组委会颁发的“国际人文交流贡献奖”

下一条:“对接国家战略 服务‘亚信’会议”幕后故事之二——上大学子承担“和谐亚洲”国际和平艺术家绘画作品展开幕式礼仪工作纪实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