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柴可夫斯基钢琴三重奏音乐会成功举行

创建时间:  2018/05/07  肖楠楠   浏览次数:   返回

        2018年5月3日晚19:00,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之春"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周系列音乐会的首场,同时也是音乐学院春季学期《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音乐会系列(五十三):"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柴可夫斯基钢琴三重奏音乐会"》在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行。本场音乐会由我院小提琴专业胡君老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室内乐专业邵文璇老师及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二学生、上音附中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马士杰联袂带来柴可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作品50号)。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欧阳鑫勃老师担任音乐会主讲人,为听众解析这一伟大作品。
音乐会伊始,欧阳鑫勃老师就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创作背景作为开场,并用生动的语言为大家阐述了柴可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的创作背景、动机及创作特征。
        随后音乐会正式开始,由胡君老师、邵文璇老师以及马士杰联袂带来《a小调钢琴三重奏》。此曲结构较为特殊,全曲仅有两个乐章,第一乐章由传统的奏鸣曲式构成,采用有节制的中板速度,题为"悲歌的乐章",音乐家们将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第一乐章的特色,在于用先后出现的两个不同的主题来分别表达曲作者忧伤、崇敬和依恋三种截然不同的复杂心情。第一主题先由大提琴奏出,紧接着由小提琴在高音区,钢琴在中音区重复这一主题旋律,加深了乐曲悸动和不安的情调。随后,钢琴以适度的快板奏出强有力的第二主题,再由小提琴和大提琴加入形成该主题的全奏。此时,富于讴歌性的第二主题与忧郁深沉的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乐章的结尾部分是由大、小提琴进行的一番"对话",第一乐章也即在沉静而温馨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乐章是这首钢琴三重奏的重头戏,充分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才华。该乐章为主题与变奏形式,乐曲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由于此曲是专为纪念钢琴家尼古拉•鲁宾斯坦而作,故该乐章的主题部分由钢琴来演奏。为了真切地表达自己对亡友的敬重和怀念之情,柴可夫斯基特意用这首俄罗斯民谣作为第二乐章的主题,让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思念之情在亲切而朴实的民歌主题旋律中尽情地流淌。乐曲在十一个各具特色的变奏后结束,三位音乐家对柴可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淋漓尽致的演绎,获得了全场的欢呼声。
        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之下,三位音乐家又两次返场为大家带来两首作品,分别是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三个橙子的爱情》中的进行曲、皮亚佐拉的《遗忘》,激昂热烈的演绎使观众们久久不能平息,掌声连绵不绝~
此次音乐会不仅作为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素质教育课程系列音乐会,同时也是"2018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之春’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周"的首场音乐会,在这个春天,三位音乐家用他们美妙的音乐拉响了"2018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之春’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周"的第一声琴声。

Ps小贴士: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乐曲体裁或演奏形式之一,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组成,室内乐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以往主要演奏奏鸣曲,如今选用的题材广泛,曲式也较自由。


                                                                   撰稿:音乐学院2016级研究生 尹梦瑶

上一条:上海之春∣“中国民族器乐乐种形成和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讲座综述

下一条:上海之春∣“中国民族器乐乐种形成和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讲座综述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