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音乐学院郑荣达教授“音色的形成原理及其可动性”学术讲座成功举行

创建时间:  2019/05/27  肖楠楠   浏览次数:   返回

       2019年5月24日周五下午,我院特别邀请武汉音乐学院郑荣达教授,为我院师生举办"音色的形成原理及其可动性"学术讲座。
     郑荣达先生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一批研究律学的音乐家之一,是中国律学大家,现任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律学学会荣誉会长。
       此次讲座的主题是"音色的形成原理及其可动性",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音色形成的原理;二是:音色的可动性。这是郑先生第二次以此作为课题,进行讲座分享。讲座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以及音乐艺术,也是一项跨学科的课题。
       在第一部分,郑先生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发声体的分类、发声原理以及固有频率的本质和应用;着重讲解了谐音列(泛音列)的形成及不同材质"丝弦""鼓膜""铜管"等乐器所形成的"弦振动""膜振动""气柱振动"等区别。而一般而言,发声体发声频率越低,所激发的谐音越多。
       在第二部分,郑先生通过形象的例子,生动地展示了何谓音色的可动性:拉弦乐器通过调整触弓位置来控制可动音色,弦的长短决定可动性的大小;同理,弹拨乐器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媒介进行演奏,触弦位置的不同亦会造成音色的差异,尽管有些差异不是人耳所能捕捉的。对于键盘乐器,通过触键方式和触键时值的不同,键盘乐器也可以把握可动音色。而人声则是通过声带肌肉的变化及口腔共振体的变化来达到对可动音色的控制。郑先生还讲到声乐演唱时,对真假声换声点的移动也是控制可动音色的方式,换声点的高低在实际演唱中,对演唱者有着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越高的换声点转换越有难度。
        最后郑先生对现场同学的疑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讲座结束后,部分同学与郑先生也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本次讲座的详细内容,可参阅郑先生发表的论文:郑荣达.音乐实践中的谐音列[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02):40-47)
        郑先生年事已高,但是通过今天的讲座,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位耄耋之年的律学大家作为老一辈音乐家的铮铮风骨。希望同学们在听了郑先生讲座后能有所成长,我们期待下一次郑先生能继续来我院进行讲座,讲一讲三分损益,聊一聊旋宫转调。
                                                                                 周真 供稿

上一条:美国瓦尔普莱索大学Valparaiso University音乐会成功举办

下一条:“刘氏三杰”传人—— 刘育熙教授小提琴音乐会成功举行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